在新形勢下,為進一步完善農村經營模式,打破農民增收“壁壘”,??阪偡e極發展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組織,由多個農村黨員成立的合作社、家庭農場黨支部,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在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并提供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有效促進了??阪傓r業增產和農民增收,達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效果。
針對培文村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農村常住居民普遍存在年齡老化、活力不足等特點,結合培文村地形優勢,成立了多家以種植瓜蔞籽為主要作物的家庭農場并成立黨支部。該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先進性,第一時間獲取市場信息,共享銷售渠道給同村其他家庭農場,讓農業生產與經營做到以市場為導向,降低生產的盲目性與滯后性。據了解,每戶家庭農場每年的收入在10萬到30萬之間,實現了農村黨建和經濟工作的有機結合,開拓出一條以“黨組織+家庭農場+農戶”模式的發展路子。
巨網村地處引河堤邊,水源充足,適合稻蝦共養,該村將原先依靠農民個人單薄力量完成農產品初生產模式逐漸轉變為以農戶為主體,以組織為依托,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服務為手段,通過綜合經營形成完整的產業系統的模式。合作社黨支部發揮帶頭作用,將村里的一些小規?;螂y以形成規模的散戶納入到合作社中,與農業聯合支部共建,請農業支部黨員專家到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持,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在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對農業、農村、農民的關心支持下,合作社成員積極性高,稻蝦共養產值高,實現雙高效果。據了解,該合作社共有成員157人,承包大戶有20多人,共有水稻面積3580畝,每年每畝水稻收益在1400元左右,龍蝦收益在80萬左右,每個成員年分紅在2萬左右,帶動了一批農民實現農業創收。
??阪偟倪@兩家非公組織黨支部,通過以黨建為引領,以支部為陣地,以黨員為帶頭,充分調動了農民農業生產積極性,大大提升了農民收入,為??阪傓r業發展呈現好的發展前景。
(單位:??阪?撰稿:陳思銳 審核:王信)